2024年以来,滨州仲裁办创新性开展“仲裁开放日”活动,邀请企业法务、律师、仲裁服务对象等社会各界人士来滨州仲裁委做客,“实地参观”、“体验仲裁”、“互动交流”,三大环节逐一进行,实现了“仲裁制度市场可感、可知”、“仲裁方式基层可用、可及”、“仲裁工作群众可信、可靠”的发展思路,大大提升了仲裁社会知晓率,取得了理想的效果。
一、“实地参观”实现“仲裁制度市场可感、可知”
2023年,滨州仲裁办以擦亮“阳光仲裁”品牌为支点,以维护诚实守信的市场秩序为目标,重点解决仲裁事业发展中的瓶颈问题,仲裁工作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堵点问题,仲裁机制助力企业家圆梦的难点问题,更加精心打造“阳光仲裁”品牌,推动创建“让企业和企业家舒服”的社会环境的实际成效,深入开展“四进”走访工作,“走出去”为企业提供“全链条”服务。
2024年,吸纳“四进”走访工作中“不了解仲裁”、“想亲身体验一下仲裁工作”等意见建议,在“走出去”的基础上,提出“请进来”的工作新思路。3月20日,尝试举办了首期“仲裁开放日”活动。邀请了十数家企业的法务人员参加了活动。“实地参观”环节,安排专人带领大家参观立案大厅、仲裁庭等办公场所以,通过进行讲解,使大家“零距离”接触仲裁、走进仲裁、了解仲裁,实现“仲裁制度市场可感、可知”。
二、“体验仲裁”实现“仲裁方式基层可用、可及”
滨州仲裁长期以来致力于“便民、亲民”服务,建立特色鲜明的滨州仲裁“大立案”新格局,为选择仲裁方式的企业提供“一站式”高效、优质仲裁服务。同时,针对受理案件过程中遇到的“当事人提供的申请材料不符合规范要求”等问题,将立案所需材料汇编成册,有意识的将经常出现的问题穿插其中,编制成“脚本”,借鉴“情景式体验”的方式,邀请仲裁服务对象“走进仲裁”。在“仲裁开放日”活动“体验仲裁”环节中,以“当事人”身份办理一次仲裁案件立案手续。立案秘书按照立案工作流程,严格审核提交的“仲裁申请书”、“仲裁协议”、“证据材料”等,指出存在的问题、提出修改意见,并解答“当事人”提出的问题,协助“当事人”完善材料,办理完成立案。让仲裁服务对象在“沉浸”式中体会到了仲裁的亲和、便捷,实现“仲裁方式基层可用、可及”。
三、“互动交流”实现“仲裁工作群众可信、可靠”
2024年以来,滨州仲裁办对往年仲裁法律制度拓展推介工作进行了总结、分析,为进一步扩大受众范围,提升仲裁社会知晓率,以“仲裁开放日”活动为契机,融入“互动交流”环节,邀请参与过仲裁的人员现身说法,举行现场答疑,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,能现场“演示”的现场“演示”,提升大家对仲裁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接纳;对实践中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反馈,提醒企业合规建设中避免出现类似问题,对企业提出的法律诉求,提出合理化建议和意见供其参考,形成彼此的互动,更能增加彼此的了解、理解和支持。“请进来”,体现的是“客观性”、“立体化”,让大家更容易理解、接受,实现“仲裁工作群众可信、可靠”。